24
2024
11

网上炒股配资 大刚观察|不出省,安徽就能独立造出一台新能源汽车

发布日期:2024-11-24 01:16    点击次数:98

网上炒股配资 大刚观察|不出省,安徽就能独立造出一台新能源汽车

早期AI大语言模型性能提升主要凭借Scalinglaw,在语料数据集以及模型参数持续提升的情况下,模型的性能持续突破。华龙证券研报表示,技术上,国内AI大模型产业发展迅猛,头部厂商对GPT系列模型已基本完成全面对标。OpenAIo1系列的发布有望开启全球AI大模型厂商新一轮的技术竞赛。

编辑丨吴海珊

9月29日,2024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开幕。

汽车,对于合肥乃至整个安徽来说至关重要。

去年6月,安徽明确要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安徽的“首位产业”,合肥也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

据安徽官方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安徽汽车产量150.6万辆,居全国第2位;其中新能源汽车62.1万辆,同样居全国第2位。

汽车界常称“无淮不成军”,因为汽车界的重要车企和其创始人,多与安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安徽汽车的进一步崛起,靠的不仅是深厚的产业基础。

垂直细化分工到市、县一级的差异化产业集群发展策略,又为安徽的汽车神话,带来了新的可能。

▲9月21日,观众在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展馆参观体验一辆奇瑞风云T10参展车。新华社记者傅天 摄

[1]

安徽汽车产业的传奇,要从上个世纪60年代说起。

那时,安徽省第一家挂牌的车企——巢湖汽车配件厂成立。

凭借着工人的手敲、肩扛,安徽的第一辆汽车在这里诞生。

随后几十年热卖的“江淮”牌载货商用汽车,也从这里走向全国。

安徽的汽车产业有两大拓荒者。

除了“江淮”牌商用车,还有一个著名的乘用车品牌,即风靡海外的奇瑞牌汽车。奇瑞曾连续13年占据了我国车企出口第一的位置。

事实上,除了江淮和奇瑞,现在大家听到安徽汽车产业时,更多会想起比亚迪、蔚来、华为等造车新势力。

都说汽车的未来要看新能源,而新能源车的未来看安徽。

截至今年8月,安徽已经拥有了江淮、奇瑞、蔚来、长安、比亚迪、大众、汉马科技共7家整车企业。

这7家企业要么是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要么重仓了新能源业务。

这些知名车企的背后,还站着许多安徽培养出的汽车界名人。

江淮的左延安、奇瑞的尹同跃、北汽的李峰,包括宁德时代曾经的“二当家”黄世霖,均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

作为安徽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合肥工业大学的实力有目共睹。

官网显示,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创办于1958年,是我国大学中最早设置的汽车专业之一,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此外,安徽还有一批在汽车领域创新能力突出的高校院所,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

时事与“英雄”互相成就。这就不难回答,为什么安徽汽车界人才辈出。

深厚的汽车产业基础和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也造就了安徽的汽车“淮军”神话。

发展到今天,伴随着当地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产业集群、分工细化,汽车“淮军”又有了新的故事。

▲5月,安徽省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内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新华社记者张端  摄

[2]

据安徽日报,多位汽车业内人士表示,仅依托本土产业链,安徽目前已经可以独立造出一辆新能源汽车。

目前,安徽的16座省辖地级市均布局了汽车产业。

其更独特之处在于分工的差异化。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含了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中游整车制造、下游汽车服务三大部分。

对布局了多家汽车名企的安徽来说,整车制造是“舒适区”。安徽汽车产业两大城市的重心,也均在整车制造。

2022年,安徽省经信厅印发了《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其中提到,要推动合肥、芜湖的双核联动。

这两座城市又各有分工。

根据规划,合肥要构建新能源汽车核心发展区。

具体体现为,依托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等聚集区,推动蔚来中国总部、大众汽车(安徽)、比亚迪合肥等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

芜湖则打造自主品牌核心聚集区。但除了乘用车外,芜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即特色产业,例如罐装车、救护车、房车。

这是安徽的“双核”城市最明显的区别。

安徽的另外几座城市也承担了整车制造的任务。

马鞍山的重点是重型卡车、新能源商用车、搅拌车、环卫车;安庆以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为突破口;滁州培育壮大特种车辆企业;阜阳、淮南推动载货汽车及专用车向高端化、节能化发展。

很显然,虽然都聚焦整车制造,但几座城市的侧重各有不同,形成了错位发展的局面。

而安徽的这种“错位”,还延伸到了整个产业链上。

规划中,安徽汽车的发展目标,除了整车制造,还有两个重点:零部件配套能力明显增强、后市场规模显著扩大。

不难看出,安徽正在跳出整车制造的舒适区,将触角伸向全产业链。

对此,安徽多市又各有分工:

上游的零部件中,宣城聚焦汽车橡胶和制动系统,六安的重点在氢燃料电池。

蚌埠、阜阳、黄山、宿州分别专攻玻璃、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云计算。

陶铝新材料则被称为淮北市的“新骨骼”,是智能座舱的重要材料。

下游的汽车服务方面,安庆着力构建汽车贸易及服务业为补充的汽车产业生态体系;淮南组建了全市充换电运营公司,形成2公里半径充电服务圈,具备扎实的后市场服务基础。

其实不难发现,不管是在全产业链上,还是在某一个生产环节上,安徽的汽车产业中,错位发展、分工细化都是关键词。

[3]

到了最近,安徽的汽车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到了县域。

上月,安徽省汽车办、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安徽省县域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

方案开头就明确要“引导支持县域零部件企业深度嵌入安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从上图的产业集群分布中不难看出,和市一级的分工一样,县域的汽车产业集群也分布在产业链的多个环节。

而这些县域的产业集群,又与所属市级的发展方向相关,在市内形成错位发展的合力。

例如,濉溪县的产业集群正延伸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壳体等产品,这正契合了淮北的汽车后市场方向。

又如,在以汽车电子为主要方向的黄山市,县域的产业集群各有侧重:

歙县以汽车底盘件、汽车发动机配件、汽车循环系统部件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为主;休宁县重点发展汽车电气、汽车转向系统。

这种地方垂直分工的模式,不断完善产业链,带来集群效应,成本降低的同时,生产效率也明显提高。

这在近年以打火机出圈的湖南邵东(县级)市,已经得到了印证。

一个小小的打火机,为邵东带来了114家企业,使之取代温州,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

根本就在于,邵东能发掘每一个零部件、每一道工序的市场潜力。

在邵东的打火机产业地图上,邵东10个乡镇(街道)分别形成了国际高端机、内销机、设计研发、包装印刷等产业集群。

根据媒体报道,过一条马路,就能从邵东的打火机零配件厂商到达成品组装工厂。

邵东打火机产业链链长罗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塑料粒子外,打火机的200多种零配件、14项加工工艺,都能实现本土化配套,且配套企业都在半径20公里的区域内。

当区域实现协同,“上下游”聚集在“前后厂”,产业集群效应自然显现。

邵东一个县级市的打火机产业如此,安徽一个省的汽车产业亦是如此。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里有一个典型的“4小时产业圈”特征。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简单表现为,在4小时车程内,构建一台新能源汽车的完整产业链。

此前,有业内人士以此来形容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

但按照目前安徽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的“4小时产业圈”很有可能在省内就得到实现。

文 /九派新闻 陈冬艳网上炒股配资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Powered by 无息期货配资_免息股票配资_专业的股票配资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